汽车节油赛过程存疑结果荒唐 我们来深度解析

  • 未分类

为什么汽车厂家都热衷于举行大大小小的汽车节油比赛?因为此举可以令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节油性能信心大增。

那么汽车节油比赛到底应该比什么?或许连不懂车的人都会给出答案:比汽车油耗的高低啊!谁百公里油耗最低谁就最牛逼呗!

没错,汽车油耗的高低不但是节油比赛中胜负的关键,更是主宰一款车优劣的核心;或者说,对油耗的控制力体现出了一款车的灵魂。

而决定汽车油耗高低的,总体来说是以下三个因素:

一、汽车的外型设计。一辆车的风阻系数大约占到油耗的12%左右,熟悉汽车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有体会,过去的车都造的很艺术,什么造型都有,因为过去的车没有过多的考虑油耗问题。而现在大部分车都向奥迪靠拢,一个个长得圆头圆脑,把“水滴型”作为最高要求,这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阻系数,降低油耗,最大限度的节能环保。

二、发动机技术。不少消费者都简单的以发动机排量来判断一款汽车的油耗,但实际上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技术程度也极其重要。简单来说,技术越高肯定越省油,而近年来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花大力气开发新技术也颇见成效,VVT技术被逐渐广泛采用,有效降低了汽车油耗。

三、汽车的整体操控性。车的档位、转向、制动等操控起来是否灵敏顺畅,整体操控性能的高低也决定着油耗的高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节油比赛实际上比试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参赛车辆本身的整体设计和质量;一个是驾驶者的经验技术和心理素质。

遗憾的是,不少厂商或广告公司对汽车的核心价值不求甚解,将汽车节油比赛定义为“油耗数据尽最大可能的低!低到不能再低!”真可谓是简单粗暴。到处都在如火如荼进行节油比赛,你这厢跑了百公里2升油,我就干脆跑个百公里1升!使得原本应该健康、环保的节油竞技变了味儿。

搞这样的一场节油比赛,得出一个荒唐的结果,实际上扇了三个人的嘴巴:

一是扇了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的嘴巴。早在2006年工信部还未成立时,发改委就在网上公示了“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公告”,将首批31个厂家407种主流车型测试油耗公布于众;2009年4月,工信部又发布了第三批综合油耗数据。这些数据的公布已经令消费者对厂家标注的“理论油耗”质疑不已,如今这些厂家节油比赛的夸张结果无疑再次将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视为无物。

二是扇了自己的嘴巴。各个厂家在产品使用介绍上都有油耗公示,也就是一直置身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理论油耗”,据消费者普遍反映,厂家标注的油耗数据已经是他们在现实路况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节油比赛中频频蹦出的百公里1升油2升油又如何解释呢?如果车真能跑到这个油耗,为何不将此数字标注在产品介绍中,并向消费者传授经验如何才能跑到这个油耗值?

三是扇了消费者的嘴巴。不负责任的节油比赛,可以说把广大车主都当成弱智来耍着玩儿。本来消费者想跑到厂家标出的油耗值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跑出结果那样的天文数字?甚至有“北京到上海跑了16升油”、“1升油跑了1279公里”的荒唐结果,厂家开如此玩笑,让兴致盎然参赛的消费者们“被陪练”并“被白痴”一回。

更有甚者,有些汽车厂商拿着节油赛个案进行大肆广告宣传,投放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强烈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对此进行严厉查处。还广大消费者一个公道。节油比赛本来应该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节油性能好的车型,并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参考,如今却被无良商家利用来炒作自己的产品,将原本具有积极意义和公益性质的节油比赛变成一场闹剧,实在令人遗憾。

市场呼唤节油比赛核心价值的回归,消费者期待节油比赛公信力的重塑!